
关陇门阀集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宇文泰创建的府兵制在线炒股配资门户,这一制度最初由“八柱国”家族为主导,这些家族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力量,主宰了政坛二百多年,并在此过程中经历了三次改朝换代。
公元534年,北魏永熙三年,孝武帝因与高欢的战斗失败,不得不逃亡至关中,投奔宇文泰。而此时,高欢在洛阳扶立了孝静帝元善见,北魏因此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东魏以洛阳为中心,西魏则以长安为中心。虽然东魏和西魏的名义上有皇帝,但实权完全掌握在高欢和宇文泰手中,孝武帝和孝静帝不过是傀儡而已。
关中在当时并不算是政治的核心地区,相对关东,宇文泰的实力远不及高欢。为了提高关中及关西的政治凝聚力,增强军事力量,宇文泰在关中和陇西的豪门家族基础上,建立了府兵制。这种制度形成了一个由门阀家族主导的政治联盟,而这一联盟的核心便是“八柱国二十大将军”。这些家族构成了关陇门阀集团的骨干力量,通过相互联姻与合作,牢牢把握了上层政治的主导权。
展开剩余80%“柱国”指的是“柱国大将军”的简称,而“八柱国”是指八位柱国大将军,这些大将军分别统领着两府,总计为十二府。每个府内还有两位大将军,合计二十四位大将军。这些家族,像宇文泰、元欣、李虎、赵贵、于谨、独孤信等,都是出自关陇地区的豪门世家,并且在宇文泰的征战中功勋卓著。他们不仅在军事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也主宰了政权的更迭。
由于这些门阀家族掌握了军政大权,只要他们达成一致,他们随时可以更换皇帝,甚至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改朝换代。西魏的灭亡,北周的短命,甚至隋朝的覆灭,都与关陇门阀集团密切相关。即便是唐朝的建立,也少不了关陇门阀的幕后支持。
虽然皇帝们大多也出自这些豪门家族,但一旦坐上了皇位,他们便成为与关陇集团对立的力量。西魏、北周、隋朝的短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皇帝与关陇集团的矛盾。而这些皇帝为了维持自身的权力,经常对关陇集团进行打压。从宇文邕、宇文赟父子,到杨坚、杨广父子,再到李世民、李治父子,以及后来的武则天,他们的反击终究将关陇集团推向历史的舞台边缘。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当初八柱国二十四大将军家族中,有哪些家族经历了衰败,哪些家族又依然能够维持风光。
宇文泰出身于代郡武川,是鲜卑族。他的后代不仅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宇文泰的曾孙宇文融,成为了唐玄宗时期的重要宰相。元欣出自河南洛阳,鲜卑族血统,曾担任唐朝的中大夫等职务。于谨、独孤信、李虎等家族则在之后的历史中不断发光发热,虽然一些家族逐渐衰退,但他们的子孙依然在中国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中,最为明显的衰败家族就是“侯莫陈”家族。侯莫陈崇早年遇害,导致其后代纷纷改姓“陈”,逐渐退出了豪门家族的行列。而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则在这段时间崛起,李虎的孙子李渊建立了唐朝,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李弼的后代也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至于二十四大将军中的其他家族,如达奚武、韩果、贺兰祥等,虽然有的家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也有一些家族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影响力。特别是达奚武,虽然其后代在历史中并不显赫,但该家族与其他强大家族的联姻仍旧让它在某些历史节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关陇门阀集团的衰落,新的豪门家族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在唐朝时期,山东的河东薛氏、河东裴氏、荥阳郑氏、琅琊王氏等家族逐渐崛起,成为了唐朝的政治主导力量。与关陇李氏、赵郡李氏、京兆韦氏和弘农杨氏这些传统豪门家族并列,它们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些家族虽然不再被称为“门阀”,但他们依然垄断着政治资源,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比如河北的崔家和卢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比李唐皇族还要显赫。这些家族与李唐皇族的关系错综复杂,甚至一度排斥与李唐的联姻,表明他们对自己家族的掌控力之强。唐高宗李治为了打破这些豪门的垄断,曾特意下令实施“禁婚令”,规定五姓七家不得通婚,但却始终未能实现真正的改变。
最终,唐朝的衰败与这些豪门家族的固守密切相关。安史之乱和中晚唐的政治危机,正是庶族阶层与豪门集团之间不断对抗的结果。
发布于:天津市迎客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